16岁小姑娘武亦姝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一举夺冠,凭借不俗的实力和沉着稳定的心态给观众留下极深印象,更成为网络内外的热议焦点。 武亦姝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在读高中生,她的诗词储备量大,即使和文学专业博士生对决也分毫不弱。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四场比赛的个人追逐战中,武亦姝9道题全部答对,得到308分,成为本季诗词大会在这个环节里的最高分获得者,在决赛中,她又是9道题无失误打破了自己的纪录,得到317分。主持人董卿表示,在这个环节里,一般获得200分就算很厉害了。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中,她的表现更是出色。飞花令以“酒”为题,一人一句对擂,小姑娘一时兴起,连说三句酒字诗,而并没有要求对手也同样对擂三句,即便如此,最后还是获胜。 更令人为之倾倒的是武亦姝在赛场上的从容自信,比如抢答时表现勇猛,用她的话说:“先抢下来再说,反正我都会的。” 再比如,让她一战成名的那次飞花令主题字是“月”字,武亦姝说出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之后,被提醒这句诗重复了。飞花令有时间限制,非常考验参与者的诗词积累和心态,好几位选手都是在被提醒重复之后,一时紧张无以对答才落败的。而武亦姝不仅没慌,还微笑着迅速脱口而出《诗经》里《七月》的名句: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一句诗里包含四个“月”字。 有专家估算,武亦姝至少有2000首诗词储备量,不过,她并不是纯粹靠死记硬背的“诗词复读机”,在节目中尽显对古诗词的喜爱。武亦姝的老师黄荣华说,飞花令里她背诵的诗词,几乎都是复旦附中《中华古诗文阅读》校本教材中的必背内容,“但这届学生学完这本书(指《中华古诗文阅读》),能背出来的可能就她一个。” 纯粹是因为“喜欢”而背,武亦姝说,古诗词里有太多“现代人完全给不了的感觉”。她奉陆游为 “男神”,宿舍书架上只有一本书,就是陆游的《放翁词》。在诗句里,她能够感知陆游性情中可爱有趣的一面,觉得那是一种很特殊的温柔和深情,有时候也可以很明快、很清新。陆游一句“我与狸奴不出门”就能让她喜笑颜开,仿佛看到了那个天气不好就不出门,在家摸猫的陆游,赞叹“多么可爱的一个人!”她也爱苏轼,感觉读东坡词能让人有好心情,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,不知不觉中,这种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挑战。 参加过两季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评委蒙曼对武亦姝的印象是:宠辱不惊。而这种态度并不是因为特别胸有成竹,她评价:“去年的冠军是特别的气定神闲,武亦姝有点大勇若怯,她老觉得自己不行,她要赢了谁,她就会说:‘真的吗,真的是我吗?’我觉得这个小孩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心,对什么都抱有一颗好奇心,对胜负看得没有那么重,没觉得自己很牛。”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对武亦姝的比赛心态印象最深刻,“她很单纯,对诗词是一门心思让自己开心的那种喜欢,题目答对了当然好,错了也没关系。最后夺冠,她并没因为当冠军而感到多么的激动和兴奋,如此稳重成熟的心态在这个年龄太少见了。” 在诗词大会成为网红后,武亦姝和家人商量,婉拒了所有采访,她表示:“我觉得比赛结果无所谓,只要我还喜欢诗词、只要我还能享受到,就够了。”节假日里,武亦姝的朋友在网上发了几幅她随手写的便笺,其中一句是道家《清静经》中的名句:“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” 场外 节目带火“飞花令” 央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二季总决赛正式落下帷幕,这档节目的热播不仅引发了大家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关注,关于节目主持人董卿以及“零零后”汉服才女武亦姝、北大才子彭敏、北大工科博士陈更等参赛者的话题也频频刷屏,掀起一股新媒体传播渠道的“诗词热”。记者查询发现,“汉服”的百度指数由2800上涨至3400,并在节目开播后迎来两次搜索高点。网上还出现了“挑战古诗词”等朋友圈互动小游戏。 节目中有一个设计精彩的“飞花令”环节,部分网友觉得节目中限于时间,“飞花令”飞得不够久,就在微博、贴吧、论坛、微信朋友圈里继续找志趣相投者比试下去,引得一长串接龙。在节目开播后,“飞花令”的百度指数也由不到2000一路上涨至12000附近。 只观看总不如亲身体验过瘾。记者发现,有公众号已经开发出朋友圈互动分享诗词游戏。微信公众号“小数据”推出了考验诗歌记忆力的“古诗词冲刺100句”互动游戏,限时10分钟,每一题均为四选一,答对多者得分高,并可分享至朋友圈。公众号“诗词世界”开发上线的“挑战古诗词”分享小游戏也再一次火爆,目前阅读参加者已经近4万人次。(记者孙文文) 快评 膜拜诗词大会 马上去背诗? 第二季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普及了《诗经·七月》中的名句,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火了一位16岁的诗词学霸武亦姝,然后,恐怕《唐诗三百首》又会热销一时。看过比赛,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?马上给家里的孩子列出一年背完《唐诗三百首》的硬指标?那么这档众口称赞的文化节目与普通娱乐节目也别无二致,无非博了个观众惊奇和兴头上的几天热乎劲儿。诗词之美,因人而美,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展现出的大美是诗词里千百年来积淀的人世情怀,更是百人团选手们对诗词的那份赤诚之爱,在我看来,后者之大更胜前者。 赛场上夺冠的武亦姝,让人很自然地找到这样一个逻辑,少年学子凭的是巅峰时期的记忆力碾压对手,否则,那些教学多年的语文老师,名校中文系博士生怎么都成了她的手下败将。恐怕台上那几位侃侃而谈的点评嘉宾同台竞技,也未必能有胜算。当然,记忆力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,但武亦姝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并非她的诗词储备量,而是对古诗词的由衷喜爱,台风呆萌。从没有镜头拍到过武亦姝因为击败对手或说出冷僻佳句便意得志满,每次点评嘉宾讲述诗词背景故事时,她都像个课堂里听讲的学生,探着脑袋眼神直愣地听呆了,连连点头,模样格外有趣。 每逢有少年天才出世,人们最想知道的便是天才如何养成。武亦姝所在的上海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认为,武亦姝只是个例,更多的与她个人爱好和积累有关。节目里还有一位13岁的侯尤雯,是从百人团进入挑战赛环节的最小年龄选手。侯尤雯说,自己有一个快乐的童年,因为对于古诗词她是“自学成才”。奶奶在她1岁时教她认字,2岁多开始教她读诗,小学五年级时,一本《唐诗三百首》几乎滚瓜烂熟。侯尤雯的父母说,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个人兴趣,如果不是喜欢的,学什么心里都会有抵触。武亦姝的老师黄荣华说,曾有学生两年里找了他五六次,问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,可不可以不背。也有家长质疑:为什么高考只占6分的古诗文默写,在复旦附中平常的测试中要占到二三十分,要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?的确,说到实用,除了学生考卷里那几分试题,古诗词在当代已是无用之美,然而因其无用便让人脱去了功利心,此时的吟诵与背,皆是真爱。 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是以竞赛形式展开,但意不在赛,而是找共鸣,激发兴趣。总导演颜芳告诉记者,节目中的诗词出处以中小学课本为主,一定不能让生僻难住大家,要让观众都能有一个共鸣,知道或者知道一点点,这样可以跟随,而不会失去乐趣,所以才在题目的形式上玩出很多花样。颜芳经常跟出题老师说:“对不起,难为您了。”显然,要找一些冷僻的诗句很容易,但把“白日依山尽”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出成好的题目来是相当难的。现在回头去看,颜芳觉得这样的坚持是对的,因为很多少年时代熟记的诗可能都会有些囫囵吞枣,而节目补足了这方面的功课。《最强大脑》火了,社会上各种记忆力培训班一时风起,掌握了记忆术的方法用于背古诗词,半年熟记《唐诗三百首》也不在话下。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并不是记忆能力的较量,这档节目最想让观众看到的是,百人团从孩童到喋喋老者,他们为什么热爱古诗词,而每个人因其经历遭际不同,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理由,每个人为诗词触动的个人情怀也并不相同。 古人说,人无癖不可交,以其无深情也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最为可贵的是放大了一种毫无功利的深情,诗词只是一个媒介,观众若能领略到,其实不需要花费一分钱,仅有一“痴癖”就足以给颠簸的人生带来别样的美好,这档节目才算是尽意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