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/王伟宾 今年起,全省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、攻坚拔寨的冲刺期。要想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,就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户实施精准兜底救助。 一年过去了,全省社会保障“兜底”情况如何?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?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。 提高标准低保救助保得准 儿子外出打工杳无音讯,儿媳也离家出走了。74岁的周口市川汇区文庄村村民文恒金,既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,还要拉扯正读高中的孙子。“多亏村里给老伴申请办理了低保,每年政府和慈善机构还救助一些生活物资,亲戚邻居也经常帮忙,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。”12月20日,文恒金对记者说。 如今,越来越多像文恒金这样家庭困难的群众,享受到了政府低保救助。据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董辉介绍,今年在对低保对象复核认定中,及时将贫困人口中患有重病、重残、无劳动能力的人员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。同时,加快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和机构建设,精准识别低保对象,有效预防了“人情保”“关系保”等现象。 今年,河南省连续两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,加快实现低保线和贫困线“两线合一”。目前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保障标准由去年的2600元提高至2960元,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不低于115元提高至132元。 据统计,今年中央和省财政共下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92.97亿元。截至11月底,全省88万城市低保对象和330万农村低保对象从中受益。 即时结算医疗救助更惠民 长期以来,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是摆在贫困群众面前的绊脚石。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迈过这道坎,不再为看病发愁? 对此,河南省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,医疗救助对象也从低保对象、特困供养人员(重点救助对象)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。今年中央和省财政共下达医疗救助资金9亿多元。截至11月底,全省支出资金7.16亿元。 河南省还大力推进医疗救助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同步结算服务,即“一站式”即时结算平台建设。郑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,以前贫困群众住院所有费用需自己垫付,然后到民政部门报销医疗救助费用。通过“一站式”即时结算平台,困难群众出院时就可办理即时救助结算,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。 记者了解到,今年全省共建成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“一站式”即时结算平台137个,覆盖率达73.66%。 求助有门临时救助解危难 “家里遭了灾,政府不仅给临时生活救助,现在房子建好了,还会再发部分重建补助。”12月21日,新县新集镇塘洼村,70岁的徐世发老人在新屋内忙着归置东西。今年7月份的洪涝灾害中,他家2间房屋倒塌。在民政部门和村里的帮助下,他重建了房屋,刚刚入住。 河南省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托底功能,对遭遇突发事件、意外伤害、重大疾病,以及其他特殊原因,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,实行临时救助,帮他们渡过难关。截至11月底,全省临时救助17.18万人次,发放救助资金1.57亿元,救助水平达913.85元/人次。 与此同时,河南省全力做好困难群众救灾工作,中央和省财政下拨冬春救助资金1.49亿元,各市县筹措救助资金1377万元,共救助困难群众189.2万人次,确保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。 另据了解,河南省以11个试点市(县)为引领,探索开展“救急难”工作,让临时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、志愿者,以及社会慈善力量,助力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,让贫困群众脱贫有保障,生活有希望。(记者卢松) |